本次展覽共展出260余幅作品,占畢業(yè)生作品的60%以上。既有國畫、油畫、版畫、雕塑等美術作品,又有書法、文創(chuàng)、交互、影視等多個設計門類。展覽模式打破以學生或教師為單一主體的傳統(tǒng)展覽模式,將師生的作品置于同一空間展示,改變了展覽的主體結構和呈現(xiàn)形式,為觀眾帶來不同的觀展體驗。
“本次展覽模式的轉變體現(xiàn)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,不再單純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或學生的學習成果,而是將二者視為互相促進的整體,注重師生共同成長。”包頭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楊鎮(zhèn)宇表示,這種展覽方式促進了師生之間、觀眾與師生之間更頻繁深入的互動交流。同時也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藝術作品,豐富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,履行高校服務地方的美育責任。
楊鎮(zhèn)宇介紹:“展覽選題聚焦北疆文化與包頭,有齊心協(xié)力建包鋼、黃河大集、包頭博物館、陰山等主題。正如展覽前言中寫的‘在陰山巖畫的褶皺里,在黃河奔流的血脈中,北疆大地始終是藝術與文明的熔爐。’”
包頭師范學院美術學院,作為北疆藝術教育的重要陣地,多年來始終堅守著傳承與弘揚北疆文化的使命。美院教師既是藝術的傳承者,也是創(chuàng)新的開拓者。他們扎根北疆,將草原文化、黃河文化、農(nóng)耕文化等元素融入作品,作品既有對傳統(tǒng)繪畫技藝的精研,也有對當代藝術觀念的積極吸納,更是對北疆文化的深情禮贊。
本次展覽在包頭美術館和包頭師范學院美術館同時展出,展出時間為5月30日至6月25日。
(文/圖 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:岳宇樂)
(編輯:吳存德;校對:霍曉霞;一讀:張飛;一審:張燕青;二審:賈星慧;三審:王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