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河一號橋煥新迎客
一座建設于1998年的橋梁,隨著周邊的快速發(fā)展,其作用愈發(fā)凸顯。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加大文旅建設,這座連接著6處自治區(qū)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橋梁承載著老東河轉型發(fā)展的重任。這座橋就是位于東門大街的東河一號橋。近日,隨著4基五火投光燈的落成,這座橋不僅結束“黑燈瞎火”的歷史,更照亮了百姓回家的安全路、周邊發(fā)展的致富路。
4月28日20時,居住在心愿家園的郎俊鍛煉完身體,特意從東河一號橋上走過,走到橋頭的投光燈下,郎俊特意拍了照片發(fā)到朋友圈。他說:“我在橋西居住了很多年,一直以來這座橋的兩側都有路燈,唯獨走到橋上一片漆黑。由于橋上的車輛比較多,大家過橋只能放慢腳步非常小心。另外,這座橋周邊的環(huán)境建設得特別好,一到夏天的夜晚,人們都會聚集到橋附近鍛煉身體,可是由于沒有路燈,讓很多人只能找亮堂的地方去。今天看到亮燈后,我特別激動,特意鍛煉完走了一下橋,那種明亮帶來的安全感爆棚了。”
在東河一號橋南側做燒烤生意的馬先生,看到亮燈后也特別激動,他說:“這么亮的環(huán)境,不僅讓過橋的車輛行人更加安全,未來周邊的夜經(jīng)濟也會繁榮起來,東河區(qū)居民又多了一個夜晚消夏的好去處。”
記者了解到,東河一號橋東接轉龍藏公園、西鄰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(qū),橫跨東河槽,橋面道路面積1600平方米,全長80米。由于橋體周邊無投光照明設施,形成了橋面與東西兩側銜接道路夜間“明暗相間”狀態(tài),車輛、行人夜間出行存在安全隱患。
市市政事業(yè)發(fā)展中心東河區(qū)市政設施保障所副所長丁惠波介紹:“東河一號橋兩側有十余個小區(qū),居住人口5萬余人。隨著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(qū)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關注,這座橋夜間通行的車輛也在增加。但是由于歷史原因,這座橋上一直沒有路燈,附近居民反映強烈。今年安排工作時,我們就將一號橋亮化工程作為路燈建設上的‘一號工程’,天氣暖和可以施工后,我們的技術人員勘察后設計了一號橋周邊四角安裝4基220W LED五火投光燈的方案,一是解決了橋面無法安裝路燈的問題,二是通過投光燈背后的兩組燈光,點亮橋面道路夜間‘盲區(qū)’及橋梁周邊景觀設施,方便周邊群眾及過往車輛夜間出行和運動休閑。”
從建設到投入使用,東河區(qū)市政設施保障所共計用了7天的時間。丁惠波說,今年他們將繼續(xù)在百姓需求上下功夫,除了加大巡查、巡檢的力度,在道路修整、橋梁維護、路燈維修建設上下功夫,讓市民的回家路更安全、更順暢。
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:趙永峰;編輯:李寧寧;校對∶杜利國;一審:郝晨鶯;二審:劉璟;三審:梁學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