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看不到生的希望,活著沒有意思……”近日,包頭市24小時網上警局有一位網友在發(fā)帖中存在“心理抑郁”等敏感內容,生命為重、刻不容緩,接警員發(fā)現(xiàn)該內容后立刻開展處置工作。經多方核查,該名網友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有頻繁活動軌跡,隨即緊急聯(lián)動張家港市110,共同對該網友展開線下查找和勸導工作,最終成功找到該名群眾,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。
近年來,市公安局積極構建“專業(yè)+機制+大數(shù)據”新型警務運行模式,強化數(shù)據賦能、手段支撐、業(yè)務能力等專業(yè)化建設,升級智慧接處警系統(tǒng),完善接警即研判、接警即合成的“情指行”一體化運行機制,進一步提高風險預警能力、應急指揮能力、快反戰(zhàn)斗能力,讓公安警情處置快一秒、群眾平安感受多一分,引領公安警務實戰(zhàn)開花結果。
快速反應?高效守護群眾“生命線”
“千萬不要想不開,小姑娘你是遇到了什么困難嗎?”隨著鍵盤的敲擊聲和安撫的話語,報警人的情緒漸漸穩(wěn)定下來。11月初,包頭公安110報警服務臺接到一位年輕女子的報警稱:“壓力好大,服用了一整盒治療抑郁的藥,剛從家出來也不知道在哪。”接警員敏銳察覺到報警人有輕生念頭,在對報警人進行安撫的同時,立即啟動110報警服務臺重大警情處置預案并與周圍接警員組成戰(zhàn)斗小組,通過與報警人溝通交流、實時追蹤研判,最終在1小時內順利找到該女子。
近年來,市公安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理念,圍繞群眾最關心的到場時間問題,鍥而不舍地在“快”字上下功夫,進一步調優(yōu)接派警機制,積極開展“情指行”一體化警務機制改革,探索研究出臺了《包頭市公安機關重大敏感警情全流程指揮處置工作指引》,真正做到快反應、快到場。“以前是人工逐級派警,現(xiàn)在5秒內,警單就會下派到相關負責單位,警情接派速度明顯提升。”包頭公安110報警服務臺接警員劉瑞說。
包頭公安110報警服務臺不斷健全完善指揮調度體系,實行警情分級分類與扁平化指揮、點對點調度相結合。今年以來,包頭公安累計接報救助類警情158162個,共救助7萬余人。
精準研判?照亮走失人員“回家路”
“先別著急,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幫助尋找,你先和我說說老人的具體情況”。10月底,好心路人看到一名老人晃晃悠悠地走在青山區(qū)某馬路中間,焦急地向包頭公安110報警服務臺求助,在接警員耐心地詢問下,報警人詳細描述了走失老人的體貌特征。接警員立即啟動查找走失人員合成作戰(zhàn)機制,同步走失人員信息,翻滾比對近期走失警情信息。
“找到了!”接警員注視著屏幕,將老人外貌信息與近期走失人員庫中的信息快速比對后,發(fā)現(xiàn)兩位走失人員身份信息高度吻合。接警員立即指派轄區(qū)派出所進行核實,經過多次嚴謹細致的核對,最終確認接警員研判信息準確無誤,隨后聯(lián)系到走失老人家屬將其接回。此時,距報警人報警求助的時間僅過去17分鐘。
市公安局高度重視走失人員警情,提檔為局長盯辦事項,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作為接收警情的第一環(huán)節(jié),主動靠前、積極作為,掛牌成立了失聯(lián)人員查找中心,制定《人員走失類警情工作指引》、《特殊類人員走失警情處置工作規(guī)定》等相關工作機制,積極協(xié)助基層開展分析研判和數(shù)據支撐。
“包頭公安110報警服務臺最大限度減少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打通工作鏈條和責任鏈條,通過數(shù)據同步推送、資源同步調取、信息同步共享、上下同步研判的合成作戰(zhàn)體系,我們基層民警在警情處置、失聯(lián)人員軌跡查詢等方面得到精準高效支撐,基層民警真正感受到了便捷實用。”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副主任王龍說。
2024年以來,包頭公安110報警服務臺共接到群眾走失警情3784起,市區(qū)兩級情指中心通過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找回走失人員4892人,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群眾的安全感、滿意度。
(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:梁彥強;編輯:吳存德;校對:王荻;一審:張飛;二審:賈星慧、王國秀;三審:王睿)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包融媒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單位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②鑒于本網發(fā)布的部分圖文、視頻稿件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著作權人主動與本網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單位將及時處理。(電話:0472-251851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