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包頭再次召開秦直道起點廣場設計方案匯報會。翻看報道,包頭市委市政府已就秦直道起點廣場設計工作多次召開會議、進行調(diào)研,也讓這條塵封了2000多年的古道走進更多人視野。
史料記載:秦直道是秦始皇命蒙恬監(jiān)修的一條軍事性通道,寬30至50米,長達700多公里,享有“世界公路鼻祖”的美譽。因大體南北相直,這條通道故稱“直道”,而它的起點,就在當年的九原、如今的包頭、你我的腳下。

用現(xiàn)在的語言描述,秦直道是秦朝立國安邦的重大項目,它的建設對后世產(chǎn)生了巨大影響。
百年后,司馬遷經(jīng)行秦直道,感慨萬千,在《史記·蒙恬列傳》寫道:“始皇欲游天下,道九原,直抵甘泉,乃使蒙恬通道。自九原抵甘泉,塹山堙谷,千八百里。”
2000多年來,秦直道對南北政令統(tǒng)一、經(jīng)濟開發(fā)、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。這里的風云際會、滄海桑田,是沿線城市取之不盡的文化富礦,作為起點的包頭更不例外。

2000多年來,秦直道有豐富的史料,但也有巨大留白。這讓那些被淹沒于塵埃的部分充滿神秘色彩,也為秦直道起點廣場設計工作留下巨大困難挑戰(zhàn)和無限想象空間。
正因如此,在6月3日的秦直道起點廣場設計方案匯報會上,包頭市委書記丁繡峰說,“我們要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,帶著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,根據(jù)實際情況和史實研究,進一步優(yōu)化完善設計方案,切實展示好秦直道這項偉大歷史創(chuàng)舉。”
他同時強調(diào),要以世界格局、歷史視野,認真嚴謹、深入細致挖掘與秦直道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,確保歷史文化展陳經(jīng)得起文化學者的審視,經(jīng)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。
這是做好秦直道起點廣場設計的根本與關鍵。無論歷史遺產(chǎn)還是文旅項目,人物和故事都是它的生命。
“浙江宣傳”在文章《做文旅要有“故事思維”》中提到:“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。”雖然隨著時間發(fā)展,文旅市場百花齊放,業(yè)態(tài)持續(xù)更新,傳播手段也在不斷演進,但“吸引人的故事”始終是不變的硬通貨。
在“世界公路鼻祖”的起點,在各民族交融交流的節(jié)點,歷經(jīng)2000多年的風雨沖刷,秦直道蘊藏了多少鮮為人知卻又引人入勝的故事,光想象一下都讓人興奮。
盡管仍處于設計階段,但作為一名關心包頭的自媒體人,雙翼俠對秦直道起點廣場充滿期待。

固陽秦長城
從秦始皇設九原郡、蒙恬修筑長城,到話題皇帝高歡走出懷朔成就霸業(yè),從敕勒川下的天地蒼茫到昭君和親的團結(jié)佳話,一段段發(fā)生在包頭的跌宕歷史、傳奇故事等待著揭開面紗。
所以,希望將來與大家見面的秦直道起點廣場,不僅是新的城市地標,也是一根串聯(lián)歷史的“金線”。從這里開始,讓輝煌的歷史重現(xiàn),也為未來的包頭留下更多寶貴財富。
(來源:包融頭條、雙翼俠)
(編輯:霍天舒;校對:李麒;一讀:張飛;一審:張燕青;二審:賈星慧;三審:王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