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天,1000多公里,66年時光……當這些數(shù)字在高郵交匯,一場跨越時空的團圓故事迎來溫暖開篇。
5月21日下午,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上演了一場充滿溫情與感動的盛大“迎親”儀式,迎接來自遠在內(nèi)蒙古包頭市的“國家的孩子”趙俊華重回故土。鮮紅醒目的橫幅在風中獵獵飄揚,激昂熱烈的鑼鼓聲響徹街巷,當?shù)鼐用衽c志愿者早早聚集在趙俊華入住的酒店外,共同見證這一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溫暖重逢時刻。
當趙俊華激動地走下車,積壓多年的思念與期盼瞬間決堤,淚水奪眶而出,一句顫抖的“我終于回來了”,飽含著跨越數(shù)十載的鄉(xiāng)愁與眷戀,讓在場眾人無不動容。
與此同時,幾公里外的王家老宅同樣沉浸在喜悅中。為了迎接姐姐趙俊華的歸來,弟弟王其金、王其海連日來精心籌備。院落打掃得纖塵不染,門窗擦拭得锃亮如新;門前矗立起喜慶的紅色拱門,堂屋內(nèi)貼滿寓意吉祥的窗花,象征團圓的湯圓已準備好……每一個細節(jié)都凝聚著家人的牽掛與等待。“這些天,我們每天都在掰著指頭數(shù),就盼著姐姐能早點回家。60多年來,我們都在思念姐姐,夢想著能和姐姐團圓。父母惦記了一生的姐姐終于回來了,我們一家團圓了。”說到動情處,二弟王其海的眼淚奪眶而出。
高郵陽光尋親志愿者迎接并送上鮮花,趙俊華動容落淚。
這場溫暖的千里奔赴背后,是高郵市陽光尋親服務團的不懈努力。“這是我們尋親團尋找‘國家的孩子’用時最短的案例。”團長楊鳳榮難掩自豪與激動,自接到趙俊華的尋親求助后,團隊迅速行動,志愿者們不辭辛苦地走訪入戶,深入大街小巷,與眾多居民交流溝通,查閱海量塵封已久的檔案資料,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抽絲剝繭。最終,通過科學比對,成功確認趙俊華與王其金、王其海系同胞姐弟。
每一個“國家的孩子”都值得擁有與親人團聚的機會。楊鳳榮滿懷深情地呼吁:“希望更多家庭提供線索,讓更多‘國家的孩子’早日踏上尋親路。”
為了見證這一難得的團圓時刻,已尋親成功的“國家的孩子”梁引梅也專程來到“迎親”現(xiàn)場。“揚州是生養(yǎng)我們的故土,這里承載著我們最初的血脈根源;內(nèi)蒙古是撫育我們成長的第二故鄉(xiāng),那里給予了我們新生與溫暖。”梁引梅眼含熱淚感慨,“是內(nèi)蒙古寬廣的胸懷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,而如今,我們又找到了回家的路,這份恩情,永生難忘。”
愛的光芒穿越山海,照亮歸途。這場跨越千里、歷經(jīng)歲月的“迎親”儀式,不僅是趙俊華一家溫暖團圓的序曲,更是眾多“國家的孩子”尋親路上的動人篇章。5月22日,在高郵鎮(zhèn)新時代文明實踐所,趙俊華與親人的正式認親儀式將如期舉行,屆時,這段被愛照亮的歸途,終將畫上圓滿的句號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(策劃:梁學東、張建芳、楊帆、周旭;文/記者;李春燕、杜森、鄧雅鑫;圖/記者:常 靜)
(編輯:草腦日;校對:霍曉霞;一讀:張飛;一審:張燕青;二審:賈星慧;三審:王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