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包頭市藝術劇院(內蒙古話劇院)精心打造的革命歷史題材原創(chuàng)話劇《蒙藏學校》在包頭大劇院上演,帶著觀眾重溫紅色歷史,感受來自心靈的震撼。
該劇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一批蒙古族、藏族青年在黨的引領下追求真理、投身革命的成長歷程,藝術地再現(xiàn)了烏蘭夫、多松年等革命先輩在民族解放事業(yè)中的光輝足跡,展現(xiàn)了民族團結與家國情懷的深刻主題。全劇主題鮮明、戲劇沖突強烈、人物塑造令人難忘、舞美設計緊跟潮流,演出感動了觀眾,也令專家學者深感信服。
《蒙藏學校》的創(chuàng)作歷程,是一輪輪思想碰撞、一次次實地采風、一遍遍精心打磨的成果,其承載著包頭打響北疆文化品牌,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雄心壯志。
歷時數(shù)月 反復打磨
原創(chuàng)話劇《蒙藏學校》是自治區(qū)重大主題文藝創(chuàng)作項目,入選2024年自治區(qū)舞臺藝術精品工程,并得到中宣部文藝局的高度重視,被列為支持內蒙古文藝工作的重點項目,從劇本采風創(chuàng)作到立于舞臺,用時不到10個月。時間雖短,但并不倉促。
2023年10月23日,該劇在北京第一次召開創(chuàng)作專家研討會,邀請連輯、黎繼德、宋寶珍、武丹丹、劉玉琴、徐健、李慶輝、包銀山等全國知名專家和歷史專家進行創(chuàng)作研討。包頭市藝術劇院在認真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,于2023年12月組織主創(chuàng)團隊赴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(原北京蒙藏學校)、內蒙古展覽館、烏蘭夫紀念館、多松年紀念館、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烏蘭夫故居、榮耀先故居、賈力更故居、包頭召革命紀念館等地及場館開展實地采風,并與相關歷史專家進行深入座談交流。
2024年3月2日,編劇完成初稿,征求意見后進行了劇本圍讀及專家研討,反復打磨,經過13稿修改,形成終稿,經自治區(qū)黨委宣傳部、市委宣傳部及市委黨史研究室審查后定稿。
2024年6月2日,劇組正式建組,開始下場排練并進行舞美、服裝、音樂、多媒體等設計制作。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排練、制作,于當年10月18日、19日在包頭大劇院成功試演2場。同時召開研討會,邀請黎繼德、汪守德、宋寶珍、劉玉琴、歐陽逸冰、包銀山等國內權威專家以及市黨史研究室專家進行審查,根據(jù)專家意見對劇本進行深入修改、打磨與提升。
2024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,組織全體演員進行形體、表演、臺詞全方位的培訓,同時對舞美、視頻、音樂、燈光進行升級打磨。1月16日,劇本經自治區(qū)黨委宣傳部、自治區(qū)黨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審查通過后,劇組開始緊鑼密鼓地排練,進行全方位提升,達到了2月28日演出時的舞臺效果。
在2月28日的演出中,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將多個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一一呈現(xiàn)在舞臺上。從熱血青年懷揣著對新思想的渴望踏入蒙藏學校,到在黨的引領下逐漸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,演員們潤物無聲的情感流露引起觀眾共鳴,臺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,致敬先輩們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。
演出結束后,許多觀眾上臺為演員獻花,隨著《我愛你中國》的樂聲響起,演員和觀眾一邊揮動手中的五星紅旗,一邊集體合唱,沉浸在劇情中久久不愿離去。
尊重歷史 藝術重現(xiàn)
如何讓歷史劇更貼近現(xiàn)代觀眾、更符合時代潮流,原創(chuàng)話劇《蒙藏學校》的創(chuàng)作群體下了一番苦功。
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成員、市藝術劇院院長李靜介紹,該劇在創(chuàng)作中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,刻畫在黨的領導下,蒙古族第一代共產黨人在蒙藏學校的成長,詮釋了各民族團結奮斗、追求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的精神。
作為話劇,《蒙藏學校》在充分尊重歷史的基礎上,堅持政治性、時代性與藝術性相統(tǒng)一。劇組邀請歷史專家全程跟排指導,從劇情架構、人物塑造到臺詞設計,反復斟酌,還原歷史真實,展現(xiàn)出時代風貌和青年革命者的熱血與理想。而在藝術表現(xiàn)上,運用燈光、舞美、音樂等多樣化的舞臺手段,營造出契合時代氛圍的舞臺效果,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。
為了打造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舞臺藝術精品,《蒙藏學校》全體創(chuàng)作人員秉持用心、用情、用力的創(chuàng)作態(tài)度,以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的筆觸,將早期共產黨人百折不撓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神和年輕的蒙古族優(yōu)秀青年想要改變被壓迫命運、開拓一番事業(yè)的理想高度融合在一起,讓這部話劇能夠在舞臺上立得住、叫得響、傳得開,使北疆文化建設更加有形有感有效。“李大釗先生鼓勵蒙古族青年時說,‘新中國是一首詩,你們要一代代寫下去’,這是全劇詩意表達的一種體現(xiàn),能夠令人產生蓬勃向上的力量。”《蒙藏學校》編劇、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鐘鳴說。
3月1日,在市委宣傳部、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組織召開的《蒙藏學校》創(chuàng)作提升座談會上,來自國內戲劇界、黨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主創(chuàng)團隊、相關部門負責人,圍繞劇本創(chuàng)作、歷史還原、藝術表達等內容展開深入研討交流。
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表示:“這個劇目創(chuàng)作有非常好的時代背景,對當前黨的建設、文化強國建設、民族團結建設、北疆文化建設有著重大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”
“經過多輪打磨和對劇目的不斷修改提升,《蒙藏學校》這部作品在藝術主題和藝術含量上值得肯定,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心理和情感狀態(tài)。”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、二級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宋寶珍說,“該劇是民族覺醒與革命精神的創(chuàng)新性舞臺呈現(xiàn)。《蒙藏學校》是內蒙古的革命歷史符號,也是今天應當擦亮的文化名片,它理應被更多人看到并記牢。”
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、中國戲劇家協(xié)會《劇本》原主編黎繼德表示:“通過提升、打磨,原創(chuàng)話劇《蒙藏學校》各方面都有所提升,對人物的把握越來越精準。演員的臺詞、邏輯重音、情感重音清晰,演員對人物的把握更加準確。在舞臺美術呈現(xiàn)上,也符合劇本劇情,符合歷史和人物需要。”
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館長楊家毅說:“看了演出后,我覺得非常成功,這是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原創(chuàng)話劇,對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賀。該劇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,運用現(xiàn)代戲劇語言,實現(xiàn)了革命敘事的美學突破。”
“在下一步的公演和巡演過程中,我們將繼續(xù)修改提升劇本,完善舞臺呈現(xiàn)。努力將原創(chuàng)話劇《蒙藏學校》打造成思想精深、藝術精湛、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,使之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教材。”李靜說。
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:郭健;編輯:秦新宇;校對:霍曉霞;一讀:張飛;一審:王國秀;二審:賈星慧;三審:王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