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的包頭,春寒尚未褪盡,19位抖音達人已踏上解鎖包頭文化基因的新征程。
4月3日,“這里是北疆 活力內(nèi)蒙古”2025全網(wǎng)互動傳播活動包頭站開啟第二日行程,抖音達人團穿梭于工業(yè)遺跡、草原腹地、非遺工坊與黃河之畔,在春寒料峭中,以鏡頭捕捉了一座北方城市“冷峻外殼”下的熾熱靈魂。
這場暮春時節(jié)的邂逅,讓“草原鋼城”完成了一次驚艷的文化自述。
記錄賽汗塔拉城中草原的美
當清晨的薄霧還縈繞在賽汗塔拉的蘆葦蕩,一群舉著云臺與相機的年輕人已經(jīng)在尚未返青的草地上開始了各自的創(chuàng)作,大家沉浸于廣闊草原的壯觀無垠,獨具特色的天然草原和濕地景觀讓達人們印象深刻。他們用鏡頭記錄下賽汗塔拉的美景,表達著對城中草原的喜愛:“初春的草原原來也這么美!”
馬群踏著晨霧悠然踱步的畫面被博主們的攝像機定格,航拍視角下,鋼鐵廠房的冷峻線條與草原的柔軟曲線在天地間交織,這種“把自然裝進城市心臟”的規(guī)劃智慧,讓“包頭的CBD藏著整片草原”成為大家的熱門話題。
黃河落天走東海,萬里寫入胸懷間。在包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,抖音達人團一行時而駐足觀賞,時而打卡留念,感嘆九曲黃河的鬼斧神工的同時,沉浸式體驗了包頭黃河文化和綠色發(fā)展的各個方面。站在岸堤上,青綠的黃河水已然消融,陽光下,泛著粼粼的波光。博主“@乃今來啦”感慨地說:“我第一次見到這么清澈的黃河,可想而知這里的生態(tài)治理一定花了不少工夫,為包頭點贊!”
在東達山體驗燙畫葫蘆
穿過黃河的濤聲,東達山非遺街區(qū)的匠人們正在完成一場傳統(tǒng)與潮流的“破壁”實驗,皮雕藝人用激光雕刻機在皮革上復刻蒙古紋樣,馬頭琴演奏者將電子音樂融入古老曲調(diào),燙畫傳承人把藝術(shù)“大世界”融入“小葫蘆”;雕塑匠人的藝術(shù)空間里藏著諸多奇思妙想……
擁有千萬粉絲的抖音博主“@焦綠兒”花了一上午的時間來體驗葫蘆燙畫,經(jīng)過勾、勒、點、染等手法,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彩,她興奮地表示:“誰說非遺一定要待在博物館?在包頭這個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居然藏著這么一個非遺世界!這里的匠人們正用創(chuàng)意給傳統(tǒng)文化插上翅膀。”
這種創(chuàng)新精神在“包棉1958”得到更生動的詮釋——深沉厚重的工業(yè)遺存邂逅新銳潮流文化,“包棉1958”文旅項目為包頭文旅產(chǎn)業(yè)注入創(chuàng)新活力。經(jīng)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升級,復刻的廢棄紡織廠房正上演著新舊時空的對話:機器人咖啡機的咖啡吧臺上氤氳熱氣,穿著紡織工衣的“NPC”穿梭在工廠里,“多臂多梭織布機”還充斥著油墨的香氣……文旅達人“@這把溫瑩”感嘆道:“工業(yè)遺產(chǎn)的活化,就像給城市裝了臺時光機。”
暮色降臨時,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(qū)的燈籠次第亮起。騎馬、摔碗酒、相聲、晉劇等輪番上演,給達人帶來一個與眾不同的夜晚。這條曾因時代變遷瀕臨消失的老街,如今因有效盤活“閑置資產(chǎn)”而煥發(fā)新生。知名主持人潮東說:“愛上一座城市首先得愛上她的精神內(nèi)核,了解她的歷史,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(qū)就是承載著包頭歷史的符號,包容天下,海納百川,希望大家都來做客!”
達人們兩天的密集探訪中,讓“草原鋼城”撕下“固有標簽”,展現(xiàn)出剛?cè)岵莫毺貧赓|(zhì)。
從模擬駕駛坦克到黃昏下騎馬奔騰的奇幻體驗,從觸摸高射炮歷史彈痕到聆聽“三千孤兒入內(nèi)蒙”的細膩回響,從復刻走西口駝隊商幫的銅鈴舊夢到解鎖非遺匠心的純粹熱烈……這些碎片最終拼合成一個立體的包頭。
正如同樣參加這次活動的《甄嬛傳》中“富察貴人”的扮演者趙秦所言:“如果讓我用三個詞形容包頭,我想是:奔流、堅硬、繁衍。她是咆哮著向前發(fā)展的城市,她有很多的可能性,像‘三千孤兒入內(nèi)蒙’的孩子們一樣開枝散葉,結(jié)出豐碩的果實。”
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:劉曉婷,王小龍;編輯:李寧寧;校對∶杜利國;一審:尤允慶;二審:劉璟;三審:梁學東